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400-963-0096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生平事迹

1646~1662   1646年,清军进入福建,刘国轩因家庭变故,往投清军,在漳州开始行伍生涯。初至漳州时,仅为门卒,后升为守备千总,守漳州北门。在清军效力期间,刘国轩曾受到原明郑将领,时为他的顶头上司,清军总兵施琅的赏识,但毕竟职卑人微,尽管他在军事上有所表现,也始终只是一个下级将领,声名不显。这一时期,他也与民间反清的明遗民、名士林晋庵等往来密切,似曾思投往郑成功的军队效力。   165...

张松平少将

张松平(19071966.10.20)陕西长安人。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四十三师特务连司务长,第十五军军医处司务长,第三十七团卫生队队长,军团供给部管理科科长,军实科科长。1936年任援西军供给部军实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供给部军实科科长,新编第四旅供给处处长。1942年起任冀南军区供给部副部长、部长,平原...

爱迪生为135岁而自豪

管理员粗暴地打坏了爱迪生的耳朵。从此,他成了聋子。   爱迪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一生取得了l039项发明的专利权,其中留声机的发明使他感到最为得意。当时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发明一种助听器?他反问道:你在过去的24小时内所听到的声音,有多少是非听不可的呢?爱迪生常说:我真得感谢打我的那位先生,在这个嘈杂的世界上,是他使我清静下来,不必堵着耳朵去搞实验了。   爱迪生在古稀之年,仍然坚...

爱迪生如何当CEO

爱迪生是享誉世界的大发明家,他的一生拥有将近2000项专利,电灯、电影、电话、电报、留声机,无不包含他的智慧。然而爱迪生远不只是科学家那么简单,他还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工商界叱咤风云的企业家,他的经商故事甚至跟他的发明一样精彩。 搞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赚钱 爱迪生的创业是从11岁开始的。当时他因为早早退学,便在从休伦港驶往底特律的早班列车上卖报,后来还兼作水果和蔬菜生意。清晨,休伦港的农夫...

廖世承创立国立师范学院的艰苦岁月

1938年,在艰苦险恶的岁月里,廖世承先生创办了湖南师范大学的前身国立师范学院。在那烽火连天,日寇横行,民不聊生的日子里,湖南蓝田是一座小山镇,交通极为不便,既无校舍,又无设备,更缺师资,条件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廖院长及其师生们以其非凡的创举,赤手空拳办起一所巍巍高等学府,真是中国办学史上的奇迹。   薛炽涛先生在其《怀念廖世承先生》写道: 1938年冬,抗日战争兴起,他毅然接受教育部的聘请,离...

廖世承

廖世承(1892~1970)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1915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27年春,任上海光华大学副校长,兼附中主任。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光华大学及附中校舍毁于炮火。1938年夏,到湖南兰田任国立师范学院院长。1946年秋光华大学在欧阳路复校,廖世承任副校长兼附中主任,1948年任光华大学校长。1951年夏,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及两个附中分别合并为华东师范大学(迁离区境)及其...

写给您的信。

我以为,少在楼下站着,少看到您那张相片,少去您那个房间坐坐,就可以以为您还在。 我以为,不回家,待在长沙,就可以以为您还在,在家过得好好的。 我以为,回家了,不去以前您住的地方,就可以以为您还在那里坐着,等外婆给您端饭吃。 我以为我可骗骗自己,我以为您还在,您就还在。 我们坐在客厅看电视,我就可以以为您已经睡觉去了,以前不就一直都是这样的么? 我们坐在一起吃饭,我就可以以为您在另...

我校举行廖世承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

2002-11-4本报讯 今年是我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我校(原上海师院第一任院长廖世承诞辰110周年,逝世32周年。为缅怀这位德高望重的老院长的伟业,我校举行各类纪念活动。10月22日下午,学校召开纪念座谈会。校党委书记林樟杰,原光华大学学生、交通大学副校长范祖德,光华大学校友杨晓佛(杨杏佛之子),原国师校友、原上海图书馆副馆长阮学光,民盟上海市委秘书长冯德康,廖世承故乡、嘉定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廖世承-办学原则

第一,师范应以独立设置为原则,附设于大学利少弊多,取消高等师范教育更是无当。   第二,应明确师范学院的使命。廖世承说,师范学院的使命,一是树立普遍的共同的教育信念,二是培养同情与纯爱,三是进行专门职业训练,四是学术方面专科训练,五是倡导实验,六是对社会教育的指导。   第三,师范训练应当严格。培养学生应要求、严格训练,使他们不单是要知识好、方法好,而且要有专业道德有责任心、忍耐心...

廖世承-创办学院

20世纪30年代,日寇的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危机,战场上的失利更加暴露了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的低下,政府和教育界在发展高等师范教育问题上取得了共识。   廖世承以其深厚的学养、显著的业绩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忱被任命为筹备国立师范学院的主任委员,后又被任命为院长,在艰苦的条件下创办起国立师范学院。   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廖世承在担任国立师范学院院长时,带领学院师生开办社会教育,对学...

怀念母亲

母亲不幸辞世,昨夜又在梦中与慈母泪别,做一首诗悼念母亲 一捧黄土,让日子成了 一把利刃,将梦境割成 零零散散的记忆  一线光,划伤夜的肌肤 撕扯,暗夜里 所有的睡意  翻来覆去,全是你的面容 那个熟悉的声音 在耳边,牵牵扯扯的游动  可是 醒了,额头叩不开您那扇 关闭太久的大门 入梦,手指又荒芜了您 ...

廖世承-教育实践

廖世承在国立师范学院任院长期间,对中国师范教育悉心研究,撰写了《师范教育与抗战建国》、《师范学院的使命》、《抗战十年来中国的师范教育》等长篇文章。   在长达50余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廖世承对中国师范教育发生和发展的历史作了系统的考察,提出了如何办好师范教育的较系统的主张。   廖世承明确指出:教育方面最重要的,当然是师范教育。没有良好的师资,各级教育都不会上轨道。

廖世承-重要经历

廖世承在民国8年回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民国9年改为东南大学)教授兼附中部主任,与陈鹤琴合编出版《智力测验法》一书,是中国最早的智力测验专著。之后又编写《教育心理学》、《中学教育》,成为中国最早的两本高等师范及中等师范学校教科书。   在此期间,廖世承积极参与以改革学制和课程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改革运动,力主在全国实行中小学六三三制。民国11年,廖世承起草这项新学制,由政府批准施行。从此,...

杨之英:见到了姐姐杨之华(瞿秋白夫人)

■杨之英 1949年夏天,我住在上海其美路(今四平路)大公报宿舍。那天,家里来了一位非同寻常的客人与我分别了十几年的亲姐杨之华!陪同前来的还有时为新华社记者的杨刚。 姐妹俩久别重逢,百感交集,情不自禁地相拥而泣,久久说不出话来。半晌,姐姐擦干眼泪,感慨地对我说:之英,光明的日子到来了,我们为之奋斗了这么多年,今天终于看到这一天了! 我看着姐姐高高的个子,大而明亮的双眼,真不敢相信,我们...

杨之英:忆姐姐杨之华

姐姐的两次婚姻   姐姐1900年生于萧山老家,比我大13岁。她从小聪敏,圆圆的脸,大大的眼睛,周围见过她的人都疼爱她,称呼她为小猫姑娘。   姐姐由父亲做主与同乡沈定一(即沈玄庐)的儿子沈剑龙订婚,这是两家世交定下的娃娃亲。沈定一曾随孙中山先生去日本,后又投身革命,所以他和邵力子,戴季陶等人都有深交。   姐姐23岁时与沈剑龙举行婚礼,那次婚礼完全打破了封建陈规旧礼。结婚那天,不办酒不送嫁...

悼念母亲

母亲不幸辞世,昨夜又在梦中与慈母泪别,做一首诗悼念母亲 一捧黄土,让日子成了 一把利刃,将梦境割成 零零散散的记忆  一线光,划伤夜的肌肤 撕扯,暗夜里 所有的睡意  翻来覆去,全是你的面容 那个熟悉的声音 在耳边,牵牵扯扯的游动  可是 醒了,额头叩不开您那扇 关闭太久的大门 入梦...

悼念母亲

母亲不幸辞世,昨夜又在梦中与慈母泪别,做一首诗悼念母亲 一捧黄土,让日子成了 一把利刃,将梦境割成 零零散散的记忆  一线光,划伤夜的肌肤 撕扯,暗夜里 所有的睡意  翻来覆去,全是你的面容 那个熟悉的声音 在耳边,牵牵扯扯的游动  可是 醒了,额头叩不开您那扇 关闭太久的大门 入梦,手指又荒芜了您...

瞿秋白与杨之华轰动一时的爱情

凡是了解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瞿秋白两次见过列宁,翻译过国际歌,与鲁迅关系密切,主持召开过八。七会议,1935年在福建长汀从容就义。当然还有他与杨之华的轰动一时的婚姻。   瞿秋白,原号雄魄,1899年1月29日出生在常州城一个破落的士绅之家。自己改名为瞿爽、瞿霜,后由霜引申为秋白。他自幼多病,读书却非常用功。9岁入常州冠英小学,尚未毕业就考入常州府中学堂,喜欢议论时政。   1916年底,...

心中有着秋白的爱

1928年春,瞿秋白动身前往莫斯科,筹备中共六大。五月下旬,杨之华带着女儿瞿独伊也去了苏联。   瞿秋白和杨之华一起出席了中共六大。此后直至1930年7月,他们夫妇共同在苏联工作和生活,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回忆。他们当时住在共产国际宿舍楼上的一间房子,前半间办公,后半间作为卧室。桌子上有一张之华与独伊的照相,上面题有慈母爱女四个字,这是瞿秋白的字。   第二年初春,瞿秋白肺病加重,只好去列宁...

鲁迅给杨之华的书信

尹兄:   6月16日信收到。以前的几封信,也收到的,但因杂事多,而所遇事情,无不倭支葛搭,所谓小英雄们,其实又大抵婆婆妈妈,令人心绪很恶劣,连写信讲讲的勇气也没有了。今年文坛上起了一种变化,但是招牌而已,货色依旧。   今年生了两场大病,第一场不过半个月就医好了,第二场到今天十足两个月,还在发热,据医生说,月底可以退尽。其间有一时期,真是几乎要死掉了,然而终于不死,殊为可惜。当病发时,新英雄...
  共13373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