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江教授网上纪念馆

纪念馆:www.xettw.com/TT203966756
本馆由[ 石心桥]创建于2024年02月16日

怀念郑晓江教授

发布时间:2015-12-26 10:07:39      发布人: 石心桥
怀念郑晓江教授 发布时间:2013-02-19 16:58:33 作者:李晶 浏览:1143 惊悉江西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道德与人生研究所所长郑晓江教授不幸辞世,甚感悲伤!其生前谆谆教诲犹在耳边,殊不料,尚未来得及当面道一言“谢谢”,郑教授便如此匆匆离世,甚憾,甚憾矣!在此,安徽省生命文化研究中心全体成员谨对中心特邀理事郑晓江教授的离世深表哀悼! 认识郑教授缘于安徽省生命文化研究中心的建立。记得中心刚成立时,中心的研究人员也为数不多,而主攻生死学研究、生命教育的专家学者更是寥寥无几。通过互联网,我们终于打听到了这方面的专家——江西师大的郑晓江教授。于是致电郑教授,邀请他加入研究中心并希望他能出席中心的成立大会。郑教授得知后欣然应允,他说:“只要是与推广生命教育相关的,再远、再忙我都义不容辞!” 2010年5月,郑教授带领他的学生从南昌千里迢迢来到合肥参加“安徽省生命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2010生命文化论坛”。会议召开前一晚的凌晨时分,郑教授的火车才抵肥,但为了给第二天的论坛发言做好充分准备,他不顾舟车劳顿,连夜再次修正文稿并做发言预演。次日清晨,郑教授又早早来到会场,与工作人员一起调试视听设备。他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给我们留下了异常深刻的印象。在那场生命文化论坛上,郑晓江教授的发言《轻践生命与作践生命——校园屠夫频现引发的思考》引起了人们深深的思考。一石激起千层浪,“生命教育”的话题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郑教授的发言和论文被省内媒体竞相报道、转载。 郑晓江教授在安徽大学做主题演讲,为大学生们解开“生命困顿” 在这次行程中,郑教授特别要求我们联系一所院校做主题演讲,因为他觉得,最该接受生命教育的受众就是当代大学生们。于是,郑教授一行主动参加了安徽大学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在工商管理学院三百名大学生中开展了主题为《感悟生命——大学生生命价值的哲学思考》的现场演讲。从“天之骄子的生命困顿”、“生死哲学——探究大学生生命困顿的新视野”、“拯救之道——推行生命教育”,以逐层递进的方式展开论述,以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新闻事件、寓言故事深入浅出地剖析生命价值观,以一段段或幽默机智或精辟深刻的语句让学生们体悟生命的真谛。礼堂内座无虚席,大学生们在认真聆听授课的同时更是踊跃发言提问,现场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都说,上过选修课、必修课、形形色色的补习班辅导班,却从未上过这样一堂“关于生命的授课”,郑教授的讲课让人受益匪浅,并提醒自己重新审视生命,审视自我,用积极、阳光、乐观的心态迎接人生中的挑战,用大爱之心去善待、理解、关爱他人、关爱世界。 我们拜读了郑教授的多篇著作,他在研究中国传统生死智慧的基础上,逐步地抽象出了生死哲学的理论,并运用来解决现代人之生死问题,如生命教育、临终关怀和殡葬文化等等。他数十年如一日,为的就是那个“理”,坚持不懈,但他自己时常感到任重道远,他说,大家都说做学问“板凳要坐十年冷”——可我却坐了二十几年了——才稍稍觉得有些“热”。 在“2010合肥公墓建设发展研讨会”上,郑教授的一席话让在座所有殡葬从业者深受触动和启发,他说:“以往总是将殡葬业视为‘烧死人、埋死人’的机构,所以对殡葬从业人员主要提出的是技术方面的要求,这远远不够,也是非常错误的做法。必须明确,殡葬是人类生命传承的事业,其根本意义是通过生命传承来达到民族大生命的不朽,而殡葬业者应该是当之无愧的生命传承师。应该使殡葬业尤其是公墓成为中国的生命教育基地……” 郑晓江教授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仁爱和责任诠释着新时期师德的含义;他也用君子之风、学人气节和坚持坐“冷板凳”的倔强决心,不断丰富着当代学者崇高的精神内涵。怀念郑晓江教授,其实是怀念一个历经沧桑而矢志不渝的长者,怀念一种欲海横流中特立独行的学术精神,怀念一种信念支撑下的无悔坚持。先生的事业、著述、精神,无一不是当今教育界、文化界的财富,也无一不是文化中国的财富——借用郑教授在其演讲中的一句话:死是生活的终止,而生命可以永存。 逝者如斯,往者已矣,我们只能收起悲伤,愿郑教授一路走好。 安徽省生命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长 王琼 携中心全体成员 二〇一三年二月十九日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