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摄影家、北京公益摄影协会副主席、哈尔滨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王福春

纪念馆:www.xettw.com/TT338930428
本馆由[ 孝行天下]创建于2023年03月13日

40年记录火车上的中国人,摄影师王福春逝世,留下一个时代的记忆

发布时间:2021-03-13 20:30:58      发布人: 孝行天下

2021年3月13日,王福春同志治丧委员会发布讣告:中国著名摄影家、北京公益摄影协会副主席、哈尔滨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王福春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3月13日上午6点零8分在北京去世,享年79岁。

摄影师王福春,用了40多年,他生命的一大半,坐火车北上漠河,南下广州,西至格尔木,东到上海,行程几千次,拍下20多万张火车上的中国人的照片。他从绿皮火车拍到白皮高铁,见证了火车上的人生百态,记录下几十年的社会变迁。

他被誉为中国火车摄影第一人,却自称是“职业小偷”——偷走火车旅客的影像。

2018年腾讯新闻·萤火演讲中,王福春分享了自己和火车之间的深厚情感。他说:“摄影的过程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作品如果没有感动自己,那么也不会感动别人。”

此刻,让我们重温这位摄影师的经典作品与人生感悟。以下是王福春的讲述:

我是苦孩子出身,三岁没妈五岁没爹,是哥哥嫂子将我抚养长大,还供我读书上学。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而我对铁路的感情也来源于我哥哥。哥哥是铁路工人,家住在铁路机务段附近,我从小看火车跑、听火车叫,甚至抓火车、跳火车。这也为后来的拍摄播下了种子。

我一生都在干我最喜欢的事情,前半生搞美术,后半生玩摄影。

我的选题就是生在哪里拍哪里,职业是什么拍什么。我是黑土地人,我就拍了《黑土地》、《东北人》、《东北人家》三部曲。我是铁路职工,我就拍铁路机车,把机车一直拍到退役,退出大众视线。我还把火车车厢里的人拍了40年,从绿皮车拍到白皮车,拍下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变化。

在车里,我什么都遇到了

火车上的中国人,40年来的精神状态、服装打扮、休闲方式等都发生了极大改变。

火车是个流动社会,是中国人的临时大家庭。那时,中国人出行首选坐火车。八九十年代,民工潮出现,农民工从农村涌入城市,一下把车厢给灌满了,整个火车被压得快喘不过气了。人满为患,一票难求,买票得排两三天队。

过去坐绿皮火车,人的感情也很丰富。几个陌生人坐在一起唠嗑,一会就成为好朋友。而现在在高铁上,邻座间没有一点交流,每个人都在低头看手机,非常冷漠。

1994年,从北京到沈阳的火车上,有一个在湖南做生意的沈阳小伙,他对象长得很漂亮,是个模特,这在当时是比较特别的职业。1998年,我在火车上遇到了一对从齐齐哈尔到哈尔滨拍婚纱照的新人。那时候婚纱照刚刚兴起,只有大城市有。

我也看到了令人心酸的场景。在去往南宁的一趟火车上,我遇到了一个民工的孩子,五六岁的小女孩满身汗,倚在门头站着就睡着了。因为没法给她提供帮助,我心里有种自责和难受,站了五六分钟,就是按不下快门,后来无奈按下快门,我反而被快门声刺痛,想起自己的童年——我是苦孩子,从小没爹没妈。“摄影师必须有良知和爱心。”

长途旅行,最痛苦的就是打发时间。夫妻俩会靠按摩消遣时间,更多人喜欢打牌。1994年,从北京到沈阳的火车车厢内同时支了好几桌麻将,原来这是列车为增加收入将麻将出租给乘客。1999年,在一趟从北京到乌鲁木齐的列车上,广播体操的音乐一响起来,所有人都放下手里的事情,站起来跟着音乐做广播体操。

不过,也总能碰上赶时髦的有钱人。他们往往穿着西装烫着头,身上别个大哥大,用戴着昂贵手表的手点燃名牌香烟,在车厢里吞云吐雾。那时候,大家自带收录机,伴随邓丽君的天籁之音,慢悠悠地结束旅程。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